世界顶尖品牌设计大师风格特征及内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argiela 发音 世界顶尖品牌设计大师风格特征及内涵

世界顶尖品牌设计大师风格特征及内涵

#世界顶尖品牌设计大师风格特征及内涵|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顶尖品牌设计大师风格特征及内涵(246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世界顶尖品牌设计大师风格特征及内涵第1页/共246页目录 chanelYsl Dior 三宅一生 D&G  Valentino

山本耀司  拉格菲尔德 皮尔卡丹 川久保龄淮淮安,韦斯特伍德Versace Gucci 爱马仕 LV 乔治 ,Armani Kenzo Givenchy第2页/共246页香奈儿 第3页/共246页设计理念: 高雅、简约、精美

品牌风格  无论是带有强烈男性元素的运动服饰(Jersey suit)、两件式的斜纹软呢套装(Tweed)、打破旧有价值观的人造珠宝、带有浓郁女性主义色彩的山茶花图腾,抑或是Marylin Monroe在床上唯一的穿着——Chanel No.5,Chanel屡屡挑战旧有体制创造出新的时尚。香奈儿女士最特别之处在于实用的华丽,她从生活周围撷取灵感,尤其是爱情。不像其他设计师要求别人配合他们的设计,Chanel提供了具有解放意义的自由和选择,将服装设计从男性观点为主的潮流转变成表现女性美感的自主舞台。抛弃了紧身束腰、鲸骨裙箍与长发,提倡肩背式皮包与织品套装,Coco Chanel一手主导了二十世纪前半叶女人的风格、姿态和生活方式,一种简单舒适的奢华新哲学,正如她生前所说:“华丽的反面不是贫穷,而是庸俗”。

1971年1月,Coco Chanel去世,享年88岁。现任Chanel的主要设计师Karl Lagerfeld在1986年开始掌舵,他用新的手法演绎着细致、奢华、永不褪流行的Chanel精神。这位有着瑞典和德国血统、总是戴着黑色大墨镜的鬼才设计师最为人所称道之处正是他与Coco Chanel一样,充满才华却又流着离经叛道的血液。他在上任后的第一季就将长裙裙摆剪破,搭配鲜艳夸张的假珠宝首饰,震惊了整个时尚界,也将Chanel声势在这20年内推向另一个高峰。   “香奈儿代表的是一种风格、一种历久弥新的独特风格”,Chanel女士如此形容自己的设计,不是不断思索接下来要做什么,而是自问要以何种方式表现,这么一来鼓动将永不停止。自信热情的Chanel女士将这股精神融入她的每一件设计,使Chanel成为相当具个人风格的品牌。 第4页/共246页第5页/共246页识别方法  ①双c在chanel服装的扣子或皮件的扣环上,可以很容易地就发现将coco chanel的双c交叠而设计出来的标志,这更是让chanel迷们为之疯狂的“精神象征”。   ②菱形格纹:从第一代chanel皮件越来越受到喜爱之后,其立体的菱形车格纹竟也逐渐成为chanel的标志之一,不断被运用在chanel新款的服装和皮件上。后来甚至被运用到手表的设计上,尤其是“matelassee”系列,k金与不锈钢的金属表带,甚至都塑形成立体的“菱形格纹”。   ③山茶花:chanel对“山茶花”的情有独钟现在对于全世界而言,“山茶花”已经等于是chanel王国的“国花”。不论是春夏或是秋冬,它除了被设计成各种质材的山茶花饰品之外,更经常被运用在服装的布料图案上。 第6页/共246页第7页/共246页他的设计

Karl Largerfeld从大量的文化背景--如父亲的瑞典血统以及自己在法国、意大利的长期生活经历中提取出丰富的营养。他自称克洛耶女装体现南欧希腊地中海风格,强调旖旎浪漫;自己则带有德国遗风,显得硬朗鲜明;而CHANEL则偏向北方风格,简单拘谨,虽经岁月洗礼仍具顽强生命力。时装界用"时装机器"来形容Karl Largerfeld的非凡精力。   任何一个名牌都有由于历史沉淀而形成的风格框架,身在其中的设计师只能对此进行符合时尚的诠释,Largerfeld也不例外,只有在属于他自己的品牌"Karl Largerfeld"中,其设计个性才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合身、窄肩窄袖的向外顺裁线条,使穿着者显得修长有形。Karl Largerfeld品牌裁制精良,既优雅,又别致,他把古典风范与街头情趣结合起来。形成了诸多创新。一些装饰细节常会出现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神来之笔,如Karl Largerfeld品牌的羊毛套衫,剪裁精巧,又易穿脱,其柔软的质地,明快的色彩,永远都不会落伍。

Largerfeld曾被认为"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又有着丝绒般的技巧",一方面他声誉日隆,一方面又深居简出。他醉心于时装、装潢、哲学等各个领域。或许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的个性组合,才使他在时装上做到许多精彩的尝试。他在与诸多名牌合作时取得的经验使"Karl Largerfeld"品牌有一条明确的思路:把握高级女装的成衣化倾向,把成衣的便适与高级女装的绚丽优雅统一为一体。 第8页/共246页Karl Largerfeld在新的挑战面前头脑清醒,在保持CHANEL简朴优雅风格的前提下增添活泼趣味,使之变得更加年轻、现代和成熟。他将原来的黑色、米色等无彩色系转变为艳丽色调,并缩短裙长以露出膝盖。他在貌似原汁原味的同时带入自己的风格,使人耳目一新,如1991年的CHANEL式品牌新作是传统外套配迷你牛仔裙,缀以闪亮的夏奈尔式钮扣与链饰,颇合年轻人的口味,使CHANEL套装一下由20年代的风格跨入80到90年代。事实证明Karl Largerfeld不愧为CHANEL最合格的接班人。

1984年,Largerfeld建立了自己的品牌Karl Largerfeld。他艺高胆大,同时为三个品牌设计,称得上是巴黎界的一个奇迹。

1994年,Karl Largerfeld在巴黎推出了春夏女装,他的克洛耶女装抒情浪漫,洋溢着新古典气息,柔软面料。紧贴着肌肤的裁剪,色彩为金褐、烟灰、灰褐、鼠灰、褪旧玫瑰红等朦胧色。模特的弯曲发型复古加漂染,被观察家誉为90年代成熟女性的着装典范。他设计的女装暴露的透明紧身衣、胸罩、腹带,下摆剪口的鲜明上装,加上模特的塔型假发,厚底面包鞋,风格大胆硬朗。CHANEL女装由窄肩上装、褶裥不对称裁剪裙子构成,内配粗花呢,例如胭脂色、粉红、大红色,在巴黎新装一片白色海洋中显得艳丽醒目,博得阵阵好评。他的作品极具个性,并始终凌驾于时尚之上。他年青时设计的晚装裙曾大受好评,其轻薄的雪纺贴合人体曲线,以丝质花卉为装饰,极富女性气息。他的克洛耶女装,因深刻体现了巴黎文化的精华,受到舆论界的赞誉。 第9页/共246页第10页/共246页第11页/共246页第12页/共246页yslYSL 圣罗兰 yves saint laurent   服装品牌   出产地 :法国   代表商品 :服装   一般商品 :香水,化妆品,配件,手表,眼镜   品牌介绍 :

1` YSL 1936年出生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17岁就在巴黎的服装界脱颖而出,并被CD所赏识而网罗在他的门下做设计人员

2` 1962年他自立门户,在塞纳河畔成立“RIVE GAUCHE”的服装店,因其亮丽的色彩及大胆的设计,令当地名媛趋之若弩,故YSL有色彩的创造者的美称;

第13页/共246页3` YSL在60年代给了女性迷你裙,70年代带来了裤装,他虽有着无数的荣耀,却很少有人知道其不愉快的童年,由于他是同性恋,所以从小就受到很多异样的眼光。

4` YSL 2008年去世是世界时装的一大遗憾,他生前留下了无数创新作品是世界屈指可数的时装大师,他的逝世留下的空缺是难以弥补的。   品牌名称: 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 /   品牌档案: (1)类型:高级时装(2)创始人:yves saint laurent 伊夫圣洛朗(3)注册地:(4)设计师:(5)品类:高级时装、香水系列、首饰、鞋帽、化妆品、香烟等。

第14页/共246页 品牌简述: 创始人yves saint laurent 伊夫圣洛朗1936年生于阿尔及利亚,21岁时任全球最有望的迪奥时装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但是好景不长,由于迪奥的老顾客们认为伊夫-圣洛朗过于激进,1960年他被炒了鱿鱼。1962年在巴黎建立自己的公司。圣•洛朗的设计既前卫又古典,模特不戴胸罩展示薄透时装正是他开的先声。圣•洛朗擅于调整人体体型的缺陷,常将艺术、文化等多元因素融于服装设计中,汲取敏锐而丰富的灵感,自始至终力求高级女装如艺术品般地完美。圣•洛朗的旗舰产品是高级时装,服务是全球仅几千名的富豪们,用料奢华,加工讲究,价格昂贵,是常人所难以接受的。

YSL: yvessaintlarent,中文名为圣罗兰,是世界著名的时尚品牌,主要有时装,护肤品,香水,箱包,配饰,不过前些年好像被某个大的世界品牌给收购了!伊夫.圣罗兰先生1936年8月1日出生于法属北非阿尔及利亚,家境优渥,在成长过程中不乏接触高级时装珠宝的机会,久而久之累积酝酿起对于时装的热诚。17岁时只身前往时尚之都巴黎学习美术,不久后即转移到服装画的领域内。18岁时,他一举夺得时装设计比赛的冠军,被引荐到Christian Dior旗下工作,担任Dior的副手。

Dior于1957年逝世后,Saint Laurent被推向前台,以21岁的年龄,担当起了Dior掌舵人的角色。

第15页/共246页1962年与密友Pierre Berge合力创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时装品牌,成立之后的处女秀,引起极大旋风,如当时所发表的水手衣、郁金香线条等,皆成为时装界中的一种新面貌,这也让一向被视为上层社会专属的流行时装体系,彻底被摧毁瓦解,促进成衣平民化的开端。

Saint Laurent以其打破禁忌的前卫精神,将圣罗兰这个品牌在70、80推向了一个高峰,同时他也开始涉足香水、彩妆等领域。在1964年,Yves Saint Laurent 推出以其名字中第一个英文字母 Y,命名的女性香水,YSL 品牌从此与香水结缘。Yves Saint Laurent 独创的香水哲学,明显地区分开消费者独特的个性与生活方式,是个性化香水的典型。但它们的命名却极富争议性,例如鸦片香水的东方调,巴黎、香槟香水的法国浪漫,香槟香水甚至遭到法国酒商的控告,不仅赔钱,还要改名字。其中脍炙人口的圣罗兰鸦片(YSL Opium) 则是1977年 Yves Saint Laurent 到中国旅行后推出的香水,他深受中国文化感动,从鼻烟壶的造型得到灵感,酝酿了暗香浮动、富有浓厚的东方神秘色彩的 YSL Opium,这也是首次突破传统命名的香水,推出后举世轰动,至今仍居世界香水排名前列;YSL Kouros 香水更添男性阳刚、健康的气息;YSL Paris 香水诉说着时尚之都巴黎及巴黎女子的温柔与浪漫;1988年问世的 YSL Jazz 男性香水则如爵士乐般流曳于国际都会,显示出自由与乐观的风情。    圣罗兰主要的香水有:左岸(RiveGauche1971)、鸦片(Opium1977)、巴黎(Paris1983)、香槟(Champagne1993)男性香水有:圣罗兰(YSLPourHomme1971)、Kouros(1981)、爵士(Jazz1988)、鸦片男性香水。 第16页/共246页Yves Saint Laurent一生的成就

1965年著名的蒙德里安系列

1967年的非洲系列 第17页/共246页1970年的狩猎装

1980年的中国风 1975年出现的吸烟装第18页/共246页荷叶边、丝缎与蝴蝶结、蕾丝 第19页/共246页Dior 第20页/共246页

◆ 迪奥 (Dior)品牌档案:

国家:法国

  创建年代:1947年   产品类别:女装、男装、香水、皮草、内衣、化妆品、珠宝、鞋靴及童装等

  创始人:克里斯汀·迪奥

(Christian Dior) 先生   公司总部:法国巴黎   来源:阳光不绣 第21页/共246页Dior的历史

Dior历史Christian Dior出生于1905年法

国的诺曼底,“Dior”在法文中是“上帝”(Dieu)和“金子”(or)的组合,金色后来也成了Dior品牌最常见的代表色。Dior并不是服装设计出身,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又作为企业家之子,他对艺术的热情却从未消退。在时尚领域不断浮沉后,1946,已届不惑之年的Dior才在巴黎Montaigne大道开了第一家个人服饰店。   自1946年创始以来,一直是华丽与高雅的代名词。不论是时装、化妆品或是其他产品,CD在时尚殿堂一直雄踞顶端。

1935年,独立的早期,Dior经历了一段非常黑暗的时光。每天他得从报纸上的小广告中搜索工作机会,他没有固定的地址,时而与朋友同住,时而露宿街头,饥一餐,饱一餐,最终得了肺结核。尽管如此,Dior始终没有垮下。有一天当Dior因找不到工作而陷入深深失意时,一位时装界的朋友建议他画一些时装设计图,不料却大受欢迎。每一份设计都充分展露出他独特的才能,他紧紧抓住生活中的动态,每一份设计都如此地栩栩如生 第22页/共246页1937年,他终于成为“Pignet”公司的时装设计师。就在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Dior被迫离开巴黎与家人团聚。当他重新返回巴黎时,他那“Pignet”公司时装设计师的位置已被他人替代,他只好成为一位助理。当时的Dior已年过而他周围的朋友均事业有成,该轮到Dior大干一场了。多年的尝试与失败使迪奥日渐成熟,他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天赋。他是一个天生的设计师,从没学过裁剪、缝纫的技艺,但对裁剪的概念了然在胸,对比例的感觉极为敏锐。

Dior自己曾经说过:“香水是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所以我选择制造香水,哪怕你仅在香水瓶旁边逗留一会儿,你便能感受到我的设计魅力,我所打扮的每一位女性都散发出朦胧诱人的雅性,香水是女性个性不可或缺的补充,只有它才能点缀我的衣裳,让它更加完美,它和时装一起使得女人们风情万种。”

1973年起,迪奥公司即成立自己的美妍研发中心,他们有近200位研究人员、生物学家、医师、药物学家与全球联网的20多家大学研究中心与科学机构合作,共同在创新美妍科技的最前线努力。对于他们的每款产品,触 第23页/共246页感一直是迪奥强调的重点,亦是他们坚持不变的传统。柔滑的触感,美丽的肌肤以及迷人的芳香都是女性所要求的重点;迪奥的护肤产品带来的是科技与愉悦的完美结合

1947年,Dior推出了他的第一个时装系列:急速收起的腰身凸显出与胸部曲线的对比,长及小腿的裙子采用黑色毛料点以细致的褶皱,再加上修饰精巧的肩线,颠覆了所有人的目光,被称为“New Look”,意指Dior带给女性一种全新的面貌。的确,Dior重建了战后女性的美感,树立了整个50年代的高尚优雅品味,亦把Christian Dior的名字,深深的烙印在女性的心中及20世纪的时尚史上。

Dior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其创新中又带着优雅的设计,亦培育出许多优秀的年轻设计师。Yves Saint Laurent、Marc Bohan、Gianfranco Ferre以及John Galliano在Dior过世后陆续接手,非凡的设计功力将Dior的声势推向顶点,而他们秉持的设计精神都是一样的——Dior的精致剪裁。2001年法国籍设计师Hedi Slimane接手改名后的DIOR HOMME,他的设计强调完美的线条,超小尺码的服装透过精瘦的年轻男模特儿呈现出一种带点病态的美感,风靡了全球。

第24页/共246页品牌识别

Dior服装与其他品牌做法不同,它从不用任何CD或Dior等明显标志放在衣服身上,(即使有Dior经典标志也是非常淡的颜色,如部分服饰领下浅灰色底深灰色字的Dior标志和部分提包的手提带下会有不明显但很气派的DIOR字样。Dior不会把标志放在外面。)而衣标上Christian Dior Paris是最好的辨识方法。此外,Dior比较高端服饰系列(当然DIOR本身就是一个高端品牌,这里指的是高端里的高端)的衣标的条码下会有很细的红线,据说是Dior的独创。

CD:这缩写常出现在Dior的配件上,如眼镜镜架侧面、扣环、皮带、皮夹。 Dior:挂在提环上,以DIOR四个字母串成钥匙圈,是“Lady Dior”皮包最明显的标志,后来也几乎成为Dior另一个明显记号。 钻石格纹:Dior专用之钻石格纹,较少出现在服装上,多在Dior皮夹上可明显见到。 第25页/共246页

Dior男装 Dior Homme.

2001年~2007年由法国籍设计师艾迪·斯理曼

(Hedi Slimane) 担纲设计。艾迪·斯理曼 (Hedi Slimane) 的迪奥·桀傲 (Dior Homme)男装设计强调完美的线条,同时因其超小尺码的服装以及专门选用偏瘦的年轻模特拍摄广告而引人注目。就连香奈儿 (CHANEL) 的设计师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也是艾迪·斯理曼 (Hedi Slimane) 年底迪奥·桀傲 (Dior Homme) 的粉丝,他努力甩掉90磅赘肉,就为了穿上 Dior Homme。

  艾迪·斯理曼 (Hedi Slimane) 设计的迪奥·桀傲 (Dior Homme)男装,带有一种近乎病态的纤瘦,充满性别暧昧的影像,简洁利落的配件,却装着朋克摇滚的颓废灵魂。迪奥·桀傲 (Dior Homme) 将英伦低调忧郁的气质与法国精致高贵融合在一起,过于窄版瘦削的剪裁,让穿迪奥·桀傲 (Dior Homme)的男人看起来像是永远不曾长大的男孩,面孔冷峻叛逆,紧闭轻薄的嘴唇中又透露出一丝不屑的嘲讽与坚忍。 第26页/共246页第27页/共246页不适合亚洲人穿,属欧美风格,dior的服装有着很特殊得风格貌似非主流。属于比较骨感,而中国的dior大部分都是被韩化之后出现在上海的。所以中国店铺会非常少,大概只有3-7家左右。上海有一家、重庆有一家、北京有一家。为什么dior价格会这么高,由于税收问题,国内专柜价格惊人。留学生一般都在国外买,会稍便宜些。不过就算这样,DIOR HOMME作为知名奢侈品,其价位依然不是我国一般劳动人民所能接受的。 第28页/共246页Dior现任设计师

John Galliano (约翰·加利亚诺)1960年出生于Gibraltar,6岁的时候全家来到了伦敦。1984年John Galliano 从著名的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毕业,并凭借灵感源自法国大革命的系列作品以优等生的资格毕业。而该系列作品受到了国际媒体的广泛赞誉,并被伦敦最大的时尚商店Brown's全部购买。

1986年Galliano 被评选为"英国年度最佳设计师",并在之后的十年中三次获得此殊荣。1990年他首次在巴黎展示了秋冬系列时装设计,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1993年他决定定居巴黎。1995年LVMH 将高档品牌纪梵希

(GIVENCHY) 的成衣和高级时装部分交由他设计,他杰出的才华吸引了世人的瞩目。一年后,他在集团内进一步发展,荣任Christian Dior 的设计师。 第29页/共246页Galliano 为Dior 创作的首款时装为一条线条流畅、带波浪花边的绉纱直筒裙。这是专为威尔士王妃Diana 参加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Dior五十周年纪念"特别展览的开幕式所设计的,在这个轰动的开始之后,Galliano 从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的素材中得到灵感,设计了一系列的高级时装和成衣。他的灵感来源取材丰富,包括富有传奇色彩的Dior"New Look"、爱德华式的花花公子、马萨部落小姐、印第安或是印度公主,弹奏震耳欲聋音乐的RAP歌手、京剧名伶,甚至可以是街头流浪汉。

1999年11月,John Galliano 被任命为Dior 全球创意总监。负责包括高级时装、成衣、皮革制品、女鞋、内衣、泳衣以及广告和Dior 橱窗的设计。 第30页/共246页Galliano 独特的混搭手法将街头时尚的随性、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大胆前卫的作风相融合,向世人展现新世纪的Dior新女性形象。他如强盗一般掠夺了古典时尚的精华,并戏剧化地融入现代元素,调制成一道别样风情的边缘产物。在他的时装中,人们看到了伊丽莎白时代的高贵质感、西部牛仔的狂放情结、拳坛高手的硬汉形象以及摇滚歌手和皮条客身上的痞子精神,同时还有那么一股浓郁的拉丁风味。有人对他的时装、他的表演入醉入痴,当然也有人破口大骂他为“糊弄时尚的怪才 第31页/共246页第32页/共246页第33页/共246页三宅一生 第34页/共246页

三宅一生(1938年4月22日-),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他以极富工艺创新的服饰设计与展览而闻名于世。其后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它根植于日本的民族观念、习俗和价值观,成为名震裹宇的世界优秀时装品牌。 第35页/共246页简介  三宅一生品牌(Issey Miyake)虽不是第一个为国际公认的日本时装品牌,但它却是根植于日本的民族观念、习俗和价值观,且是名震寰宇的最优秀世界女装品牌。他的产品是一些流行于全世界的,但却张扬着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的东西,它不仅仅确立了他自身的国际地位,同时也确立了东京为国际时装之都的地位 第36页/共246页设计师档案

1938年,三宅一生出生在日本,他的母亲在1945年的原子弹爆炸中受伤,战后过了几年就去世了,他的童年时代,日本还是一个贫穷和满目创痍的国家,美国占领期间给日本带来的西式时尚:玛丽莲 梦露、米老鼠、电视和速冻食品,都给儿时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的日本人中,有很多人向往去美国和过美国式的生活。这是不是也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一点以后中西合璧的风格形成的轨迹呢?

1959年开始,三宅一生在东京念大学,学的是绘画,但是他真正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时装设计师,1965年,他到了时装之都巴黎,看来是离他的理想不太远了。在巴黎的时候,他继续求学,并且开始为纪拉罗歇公司服务,1968年和纪梵西一起工作,不久,他又为纽约的高夫莱 比恩工作,这位设计

第37页/共246页师是优雅派的大师。1970年他真正开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并于1971年发布了他的第一次时装展示,发布会同时在纽约和东京举行,并获得了成功,他也从此步入了时装大师的设计生涯。   和三宅一生的名望相比,他的经济收益始终是个迷,因为类似的消息总是在神秘之中,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1993年3月到1997年3月之间,光是“我要褶皱”的品牌线,就售出了68万件外套,每年约有21万件其他系列的衣服在全世界售出。而仅在1997年,他就开出了13家专卖店,而使他的门店总数达到了109家。他的经营范围除了时装以外,还有箱包、家居用品和自行车。他最重要的经营场所在巴黎、东京、纽约和伦敦。

·1938年4月22日,出生于广岛市。

第38页/共246页1964年,日本多摩美术大学设计系毕业,毕业后赴巴黎深造。

·1965年,进入巴黎高级时装培训学校学习,其勤奋谦虚成绩名列前茅。

·1966年,进入巴黎高级女装联合会设计学校学习,成为著名时装设计家纪·拉罗切的助手。

·1968年,转为同样出名的设计家纪梵希作助手。

·1969年,到纽约成为时装设计师吉奥弗雷·比内公司的成衣设计师。

· 1970年,结束在西方的学习回到日本,并在东京开办了“三宅时装设计所”。 第39页/共246页成名足迹

·七十年代不断举办大型服装表演,表演展示的服装都渗透着日本民族精神的情趣。

·1971年,他的"土豆口袋"被搬到纽约去表演。

·1973年,他的设计又进军巴黎。

·1976年,在东京和大阪推出了题为“三宅一生与十二个黑姑娘”的时装表演,获得极大成功,六天内观众达一万五千余人。继而,他在东京和京都展示的是“与三宅一生共飞翔”的服装新系列,也是场场爆满,观众达二万二千人,日本同胞都想目睹本国时装师的佳作。

·1983年,三宅在巴黎展示的服装系列,因选用鸡毛编织的面料而震慑了巴黎时装舞台。 第40页/共246页设计风格  他的时装一直以无结构模式进行设计,摆脱了西方传统的造型模式,而以深向的反思维进行创意。掰开、揉碎,再组合,形成惊人奇突的构造,同时又具有宽泛、雍容的内涵。这是一种基于东方制衣枝术的创新模式,反映了日本式的关于自然和人生温和文流的哲学。   三宅一生品牌的作品看似无形,却疏而不散。正是这种玄奥的东方文化的抒发,赋予了作品以神奇魁力。   他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创新”,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馆长戴斯德兰呈斯称誉其为“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伟大的服装创造家”。他的创新关键在于对整个西方设计思想的冲击与突破。欧洲服装设计的传统向来强调感官刺激,追求夸张的人体线条,丰胸束腰凸臀,不注重服装的功能性,而三宅一生则另辟蹊径,重新寻找时装生命力的源头,从东方服饰文化与哲学观照中探求全新的服装功能、装饰与形式之美。并设计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观念服装,即蔑视传统、舒畅飘逸、尊重穿着者的个性、使身体得到了最大自由的服装。他的独创性巳远远超出了时代的和时装的界限,显示了他对时代不同凡响的理解。 第41页/共246页在造型上,他开创了服装设计上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借鉴东方制衣技术以及包裹缠绕的立体裁剪技术,在结构上任意挥酒任马由缰,释放出无拘无束的创造力激情,往往令观者为之瞠目惊叹。   在服装材料的运用上,三宅一生也改变了高级时装及成衣一向平整光洁的定式,以各种各样的材料,如日本宣纸、白棉布、针织棉布、亚麻等,创造出各种肌理效果。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服装上的禁忌。他使用任何可能与不可能的材料来织造布料,他是一位服装的冒险家,不断完善着自己前卫、大胆的设计形象。   三宅一生的设计直接延伸到面料设计领域,将自古代流传至今小的传统织物,应用了现代科技,结合他个人的哲学思想,创造出独特而不可思议的织料和服装,被称为“百料魔术师”他对布料的要求近乎苛刻,让布料商甚至自己亲自进行上百次的加工和改进实在是司空见惯。因而他设计的布料总是出人意料,有着神奇的效果。喜欢黑色、灰色、暗色调和印第安的孔经染色。他所运用的晦涩色调充满着浓郁的东方情愫。他喜欢用大色块的拼接面料来改变造型效果,格夕卜加强了作为穿着者个人的整体性,使他的设计醒目而与众不同。 第42页/共246页另外,三宅一生品牌不仅在时装设计上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一席之地,更向香水行业进军并取得成功。1994年,三宅一生推出其经典之作——“一生之水(L'Eau D'Issey )”。一生之水以其独特的瓶身设计而闻名,三棱柱的简约造型,简单却充满力度,玻璃瓶配以磨砂银盖,顶端一粒银色的圆珠如珍珠般迸射出润泽的光环,高贵而永恒。 这款如泉水般清澈的香水是三宅一生创造力和独特风格的忠实反映。三棱柱的简约造型不仅折射出阳光穿过水的光影魅力,还折射出大师对美、自由及生存的观点与真我的风采。 以花香、麝香和木香为主的一生之水妖媚而清新,初调湿润幽香,由睡莲、玫瑰与樱草混合而成;中调则弥漫着牡丹、百合的高贵清雅;基调则充满了森林的气息,幽远而宁静,令人迷惑的麝香将所有余下的香息一并捕获,散发出最后的浪漫。这样一瓶汇集了人世间种种香息的一生之水,将女人的柔情与水之清纯融为一体,似乎体现着"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深刻禅意。   现今,三宅一生已归属著名日本奢侈品——资生堂(Shiseido)旗下。 第43页/共246页第44页/共246页第45页/共246页第46页/共246页D&G 品牌简介:

D&G于1994年推出,作为Dolce&Gabbana的副线,成为年轻人向往的欧洲风格的流行标志。目前,D&G的风头已经大大超过了它的一线品牌。用古灵精怪来形容这个品牌一点也不过分,被称为最佳时尚二人组的两位品牌设计师以其另类时装风格征服了大批年轻人。 D&G深深迷恋西西里的古典浪漫,结合了来自意大利的万种风情,其匪夷所思的搭配将古典与现代生动地糅合在一起,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成为给时尚圈带来活力四射的风格与创意的品牌。 第47页/共246页品牌名称:D&G   创建国家:意大利

  创始人:Domenico Dolce和Stefano Gabbana   发源地:意大利   成立年份:1994年   产品线:男女装、服饰、成衣、香水、珠宝、化妆品、皮具 第48页/共246页主牌:Dolce&Gabbana

Dolce&Gabbana这一品牌的标志来自于它的两位创办人的名字Domenico Dolce(生于:1958年)和Stefano Gabbana(生于:1962年)。他们的时装店总部设在米兰,其与Gucci和Prada等品牌一同振兴了意大利的时装工业。

Domenico Dolce,1958年8月13日出生于地中海之最大岛屿西西里岛Palermo附近的Polizzi Generosa。他很小便开始了在其父亲Saverio的小服装厂做设计师。   具有威尼斯血统的Stefano Gabbana,1962年11月14日在米兰出生。他先是学习图形设计与绘画,后来又对时装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他俩相遇后在米兰的一家时装店做了两年的助理设计师工作,后来他们决定开一家自己的设计室。基于表达与传递一种奇特的、极具个人品味的新理念,这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他们的友好合作, 第49页/共246页共同分享对巴洛克时期艺术和建筑风格的喜爱。1985年,他们将两个人的名字合二为一组建了自己的公司。鉴赏其设计成品我们就可以体会出,这两位合作伙伴的大部分创作灵感均来自于Dolce这位西西里人的设计理念。

Dolce&Gabbana首次在时装界脱颖而出是于1985年在米兰时装秀上展示他们的以三种名称命名的新概念产品系列。这两位"二重唱者"为取得这次突破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其取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当然还取决于当时观看这场秀的记者和观众们的认同。   这一品牌是标有"意大利制造"的产品的新生代的顶级代表,很快便享誉全球。首次的成功给予了Dolce &

Gabbana极大的信心,得以使他们在时装设计上沿着其自己独特的视角继续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时装品牌。自此,其产品经营范围便渐渐扩大开来。 第50页/共246页1988年,Dolce & Gabbana 同Onward Kashiyama签约,开始向日本配送他们的产品。而就于上一年(1987年),Dolce & Gabbana 发布了针织衣物系列。

1989年Dolce & Gabbana 的第一批女用贴身内衣裤及沙滩装套装系列上市。紧于其后的1990年,Dolce & Gabbana男装产品诞生。   此后,Dolce & Gabbana又与Genny集团签署了长期协议,为他们设计同样的产品系列。然后,Dolce &

Gabbana又开了多家流行女装精品店。第一家是在米兰,然后是在香港、新加坡、台北及韩国的汉城。 第51页/共246页副牌:D&G

D&G于1994年推出,作为Dolce&Gabbana的副线,延续一线品牌精神的同时,更加入幽默风趣而狂放的元素,以此来吸引年轻人,狂野的豹纹曾经一度是D&G的代表性图案,成为年轻人向往的欧洲风格的流行标志。目前,D&G的风头已经大大超过了它的一线品牌。用古灵精怪来形容这个品牌一点也不过分,被称为最佳时尚二人组的两位品牌设计师以其另类时装风格征服了大批年轻人。不论在款式及颜色上,都显得年轻许多。而在设计上,则大量运用了各种具有弹性的材质,加上鲜艳的颜色,使其服装时髦且容易穿着。D&G也正是年轻人精神的体现,代表着自由、个性的年轻化风格,身上有时还带着些反叛的味道 第52页/共246页品牌故事:

Dolce & Gabbana的作风非常独特,创业之初步不但婉拒交付大成衣工厂代工生产,坚持自己制版、裁缝、样品和装饰配件及所有服装,还只任用非职业模特儿走秀,对于当时讲究排场的时装界,是相当独树一格的。展示会中经常播放古典音乐、化妆、地中海发型及具有一头黑发和南方女子身材的模特儿所经营出的南意大利西西里岛风情,几乎以成为Dolce & Gabbana独特的标志风格。 Dolce & Gabbana的服装一直都以天主教妇女身上的黑色作为最主要的用色,南欧宗教色彩也转移为图案的表现上。除了南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创作灵感,强调性感的曲线,像是内衣式的背心剪裁搭配西装,是Dolce & Gabbana最典型的服装造型。 第53页/共246页设计师:

Domenico Dolce ,Stefano Gabbana   品牌产品:   皮草与时装、皮革与皮件、成衣、针织休闲服装、沙滩装、泳装、珠宝、手表、   香水 第54页/共246页设计风格:   我的梦想就是做一位裁缝,开家小工作室,专门为女性做美丽的衣服。我会有自己的老顾客、自己的沙发,我会请他们喝茶,享受安逸的气氛。——Domenico Dolce   我的梦想是每天从2点整工作到2点一刻,其余时间我要去做按摩、去购物、去花钱。——Stefano Gabbana

Domenico Dolce 和Stefano Gabbana两个意大利人,在携手共创Dolce & Gabbana品牌前,人生的道路是全然不同的,一个小时便常跟随父亲在小服饰店内选布料、剪裁、与裁缝,另一个则与时装完搭不上关系,直到他们在米兰相遇,才促成Dolce & Gabbana的诞生。 第55页/共246页Dolce & Gabbana的作风非常独特,创业之初步不但婉拒交付大成衣工厂代工生产,坚持自己制版、裁缝、样品和装饰配件及所有服装,还只任用非职业模特儿走秀,对於当时讲究排场的时装界,是相当独树一格的。展示会中经常播放古典音乐、化妆、地中海发型及具有一头黑发和南方女子身材的模特儿所经营出的南意大利西西里岛风情,几乎以成为Dolce & Gabbana独特的标志风格。 Dolce & Gabbana的服装一直都以天主教妇女身上的黑色作为最主要的用色,南欧宗教色彩也转移为图案的表现上。除了南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创作灵感,强调   性感的曲线,像是内衣式的背心剪裁搭配西装,是Dolce & Gabbana最典型的服装造型。 意大利女性穿著讲 第56页/共246页究饰品,使得Dolce & Gabbana的配件都显得相当华丽,从皮草制的复古提包,搭配绣满图案的及膝袜,都极具Dolce & Gabbana设计风格。与饰品相较,Dolce & Gabbana的眼镜就显得较为低调,避免复杂的金属装饰,复古简单的设计,突显出干练的都会气质。

90年代初内衣外穿的风潮,奠定了Dolce & Gabbana内衣与泳装系列复古风格的基础,传统造型的内衣成为重要的搭配单品。而其所推出的香水更获得许多大大小小的奖项。值得一提的是Dolce & Gabbana并不等於D&G,D&G是它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的年轻副牌。两者结合了来自意大利的万种风情,为时尚圈带来活力四射的风格与创意。 第57页/共246页第58页/共246页第59页/共246页第60页/共246页第61页/共246页Valentino 第62页/共246页第63页/共246页历任设计师

Valentino 女装

1960 - 2008春   Valentino Garavani

2008秋 - 2009春  Alessandra Facchinetti

2009秋 - 至今 Pier Paolo Piccioli& Maria Grazia Chiuri

Valentino 男装

1972 - 2008春 Valentino Garavani

2008秋 - 至今 Ferruccio Pozzoni 第64页/共246页精美绝伦的剪裁,高级进口的面料和华贵奢侈的风格,黑色加上金色的刺绣,透出缕缕神秘的含蓄之美。尤其是他那“前所未有的女性化、充满人性和细致”,贴身的线条配上贴身的针脚、裙长不过膝,突出身材,晚礼服的长裤宽大的流线,充分显现了女性妩媚的味道。格拉瓦尼的设计重点包括露肚低腰裤、裙和搭配半长裤子的恰恰装以及缀上泡泡细绸布的紧身短裤。他在设计中非常喜欢用最纯的颜色,鲜艳的红色可以说是他的标准色,做工的考究,使华伦天奴品牌服装从整体到每一个小细节,都力求做得尽善尽美。富丽华贵、美艳灼人是华伦天奴品牌的特色,华伦天奴喜欢用最纯的颜色,鲜艳的红色可以说是他的标准色,精瓦伦蒂做工十分考究,从整体到对每一个小细节都做得尽善尽美。华伦天奴是豪华、奢侈的生活方式象征,极受追求十全十美的名流忠爱。 第65页/共246页品牌内涵  富丽华贵、美艳灼人是华伦天奴品牌的特色,华伦天奴喜欢用最纯的颜色,鲜艳的红色可以说是他的标准色,精瓦伦蒂做工十分考究,从整体到对每一个小细节都做得尽善尽美。华伦天奴是豪华、奢侈的生活方式象征,极受追求十全十美的名流忠爱。 第66页/共246页华伦天奴手袋:

华伦天奴(Valentino)在众多奢侈品品牌中,当之无愧赢取“最佳设计感”奖项。其新颖的设计加之大胆的色调,常常达到令人扼腕惊艳的效果。2009春季华伦天奴(Valentino)女士玫瑰手包系列更将其美艳的风格发挥到了的极致,一朵层层叠叠的大玫瑰花即是一个手提包——与其说是一个手提包,不如用“艺术品”来形容更为恰当。这个系列的手提包不愧是Valentino今春最富创意的设计,看一个个美艳不可方物的手包背后,时尚界设计天才瓦伦蒂诺在浓烈和单纯的色彩世界玩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个世界上最懂女人的设计师将女性的性感、华贵和纯粹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67页/共246页第68页/共246页第69页/共246页第70页/共246页山本耀司 第71页/共246页品牌信息  世界时装日本浪潮的新掌门人: 山本耀司 Yohji Yamamoto

 品牌名称:Yohji Yamamoto 山本耀司   创始人:Yohji Yamamoto 山本耀司   设计师:Yohji Yamamoto 山本耀司   设计风格:简洁而富有韵味,线条流畅,反时尚风格,以男装见长 第72页/共246页设计师简介

简介

Yohji Yamamoto是个谜,是个集东方沉稳细致的性格于一身的谜。他的时装创作正是以一种无国界无民族差别的手法把这个谜展示在公众的面前。东方人自然比西方人更能理解Yohji Yamamoto。   设计师山本耀司是八十年代闯入巴黎时装舞台的先锋派人物之一。他与三宅一生、川久保玲一起,把西方式的建筑风格设计与日本服饰传统结合起来,使服装不仅仅是躯体的覆盖物而是成为着装者、身体与设计师精神意韵这三者交流的纽带。

第73页/共246页品牌历史

60年代末,山本耀司从帮他母亲做衣服开始走上服装之路。此前,东京的裁缝们地位低下,他们要走家串户,而且只能走小门,小心翼翼地照着西方流行的式样裁制衣服。山本却不是这样一个人,他从法学院毕业后,到欧洲游历了一圈,在巴黎停留了一段日子。

  早年,山本曾对一切都看不惯,包括对世俗观念、小资产阶级情调、规范着日本人生活的老条条框框等。“二战后,许多日本妇女不得不走出家门到外面工作以补贴家用,但她们并没有真正得到同男子平等的待遇。”为了使妇女们工作时穿着方便一些,山本开始为她们设计宽松而且舒适、灵巧并且漂亮的衣服。

第74页/共246页1999年,巴黎秋季时装发表会上,山本曾让伸展台上的新娘,从婚纱裙中的拉链口袋掏出鞋子、手套、和捧花。他还重现过铁达尼号女性乘客所戴的大帽子。   山本耀司曾经在法国学习过时装设计,但他并未被西方同化。西方的着装观念往往是用紧身的衣裙来体现女性优美的曲线,山本则以和服为基础,借以层叠、悬垂、包缠等手段形成一种非固定结构的着装概念。   山本喜欢从传统日本服饰中吸取美的灵感,通过色彩与质材的丰富组合来传达时尚理的念。西方多在人体模型上进行从上至下的立体裁剪,山本则是以两维的直线出发,形成一种非对称的外观造型,这种别致的意念是日本传统服饰文化中的精髓,因为这些不规则的形式一点也不矫揉造作,却显得自然流畅。在山本耀司的服饰中,不对称的领型与下摆等屡见不鲜,而该品牌的服装穿在身上后也会跟随体态动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第75页/共246页山本并未追随西方时尚潮流,而是大胆发展日本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华,形成一种反时尚风格。这种与西方主流背道而驰的新着装理念,不但在时装界站稳了脚跟,还反过来影响了西方的设计师。美的概念外延被扩展开来,质材肌理之美战胜了统治时装界多年的装饰之美。其中,山本把麻织物与粘胶面料运用得出神入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沉稳与褶裥的效果。擅长于新面料的使用也是众多日本设计师共同的特点。   山本耀司品牌的服装以黑色居多,这是沿袭了日本文化的风格。山本耀司尤其以男装见长,其Y&y品牌线的男便装利于自由组合,并配以中价策略,赢得了极大成功。在山本耀司服装内,标牌上曾经出现这样的字句,很能表达品牌精神——“还有什么比穿戴得规规矩矩更让人厌烦呢?”   他坚信服装设计和绘画一样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决心不让自己被人视为下等人 第76页/共246页1990年代初,世界时装舞台上来自日本的“新浪潮”已成强弩之末。当时尚的接力棒转到以Martin Margiela为首的比利时反结构学派手中,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和川久保铃等人的东方文化传教使命似乎已经结束。   然而1990年代末,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推出了以1950年代法国服装风格为主题的服装系列,令时装界再次对这些日本人刮目相看。他本人的服装展示会也再一次成为人们朝拜的圣地。一个新的专卖店在伦敦开业了,人们甚至传闻,山本耀司正在考虑执掌一个等待起死回生的法国时装公司。与此同时,他的老朋友川久保玲东山再起,三宅一生的褶裥成衣系列再次风行一时。时装界的许多著名设计师如Calvin Klein、Jil Sander、Hussein Chalayan、Helmut Lang,也开始热衷于将日本式剪裁法——尤其是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的层叠和悬垂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款式之中。 第77页/共246页尽管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山本对身边的一切包括世俗观念、小资情调、规范着日常生活的条条框框等都十分厌倦,但二战后的种种变化仍为他带来了发展的机遇。那时的日本妇女不得不走出家门到外面工作以补贴家用,这使得山本有机会为她们设计更加宽松舒适、灵巧漂亮的衣服。据山本回忆:“在那时,大家都想穿从巴黎进口的衣服,但进口的衣服穿在大多数日本人身上真有些滑稽。”

1972年,山本耀司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室,并在70年代中期被公认为是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不仅如此,他还和另一个先锋人物川久保玲经常见面,并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柏拉图式的恋情之中。有意思的是,山本至今还与川久保玲的丈夫、英国编织服装设计师Adrian Joffey保持联系,并“互相交换”有关川久保玲的故事:“当我们一踏上巴黎,新闻界即说我们穿着典型的日本人装束,而在日本我们却被认为太前卫。”

1981年,他们在巴黎举行一了次备受争议的时装展示会,据《卫报》的时装编辑Brenda Polan回忆:“在那之前巴黎从没有过那种黑色、奔放、宽松的服装,它们引起了关于传统美、优雅和性别的争论。” 而山本和川久保铃担第78页/共246页心做的定位为‘日本风 的却是:“我们都认为我们是很国际化的,可是在国际上,传媒还是把我们格’”。   经历了1990年代初的萧条之后,山本又以新的激情投入了工作。尽管有一段时间他的心情很坏,而且想故意做一些丑陋的衣服。但很快他就被一种永恒的美感完全吸引住。   “有些人认为,我在拙劣地模仿Chanel和Dior的风格,”他说的是1997年那次点燃起他的新生命火焰的展示会。“那是我对大师们的怀念……我现在的每个服装系列都是崭新的,而我却越来越觉得我可以加入一些以前的成分。……实际上,我这个人很懒。这就是为什么我没有去搞法律。开始的时候,我只想在巴黎开一个小店,从没想过办展示会。最后由于生意上的压力,不得不停地工作。……在90年代初那段不景气的日子里,做什么都很费力。而现在,我轻松多了,对工作又充满了兴趣,也许这个职业就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现在,我把一切都看得很开。” 第79页/共246页五十而知天命”的山本耀司深谙如何保持时装的新鲜。他那些著名的顾客如小甘乃迪的妻子Carolyn Bessette Kennedy和艺术家Cindy Sherman等,为了穿上创意十足、剪裁微妙且十分实用的时装,每一季总不忘搜寻他的最新作品。1999年春季,为了顺应大行其道的实用风潮,山本耀司竟让伸展台上的新娘从婚纱裙的拉链口袋里掏出鞋子、手套、和捧花。同年秋季,又在时装发布中重现了“铁达尼号”上的大帽子。   对于喜欢从传统日本服饰中吸取灵感的山本而言,通过色彩与质材的丰富组合来传达时尚理念是最恰当的手段。在西方的设计师那里,更多运用的是从上至下的立体裁剪,而山本则从两维的直线出发,形成一种非对称的外观造型,这种自然流畅的形态,正是日本传统服饰文化中的精髓。他的服装以黑色居多,并以男装见长,其Y&y品牌线的男便装由于能够自由组合、价格适中,在市场上赢得了极大成功 第80页/共246页2001年秋冬,山本耀司发表了以爱斯基摩人为原型的高级时装,其精湛的裁剪、不动声色的设计以及对褶皱技巧的巧妙运用,再次令时装界为之折服。对于他的服装,人们喜欢引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加以解释:“还有什么比穿戴得规规矩矩更让人厌烦呢?”   全球运动装巨头阿迪达斯与日本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YohjiYamamoto)就旗下品牌Y-3系列的下一步合作事宜进行了协商,双方决定将合作合同延长至2010年。双方均未对外透露合约具体细节。   设计师山本耀司表示:“阿迪达斯使我获得了一种非常奇妙的灵感体验。与它的合作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创作生命,我们期待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81页/共246页第82页/共246页第83页/共246页第84页/共246页第85页/共246页卡尔·拉格菲尔德 简介  姓名: 卡尔·拉格菲尔德   性别: 男   生日:1938年9月10日   国籍: 德国   作品: Karl Largerfeld

Karl Largerfeld(卡尔·拉格菲尔德)是举世公认最具领导潮流能力的设计师之一,他具有源源不断的新创意,每一季都推出精彩绝伦的新作。你永远无法猜到Karl Largerfeld下季将推出什么风格,因此你也无法用任何一种风格将Karl Largerfeld作以概括。 第86页/共246页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除了为香奈儿 Chanel) 芬迪 (FENDI) 2个响当当的大牌做设计总监,以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个人名字命名的男士服饰品牌 Karl Lagerfeld 更是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个人风格的集中体现,每件都是水准十足,逐渐成为时装界的经典。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品牌正与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自己的形象和思绪合而为一。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的拉格菲艺术馆 (Lagerfeld Gallery) 带着简洁明朗的德国遗风和巴黎的浪漫典雅,重新回归服装的本质。在属于自己的品牌中,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的设计个性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合身、窄身、窄袖的向外顺裁线条,古典风范与街头情趣结合起来,形成了诸多创新。2006年12月8日,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宣布推出新的副线品牌“K Karl Lagerfeld”,K Karl Lagerfeld 定位年轻休闲时尚,有男装也有女装,推出大量的Tee和牛仔。第87页/共246页第88页/共246页第89页/共246页第90页/共246页第91页/共246页第92页/共246页第93页/共246页第94页/共246页生平简介

1922年7月2日,在威尼斯近郊一户贫苦农家,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出生;14岁辍学,在一家小裁缝店里当起了学徒。

17岁那年,他骑一辆破自行车前往巴黎。

1947年,皮尔·卡丹在迪奥公司担任大衣和西服部的负责人,迪奥曾是皮尔·卡丹的领路人。

1950年,皮尔·卡丹用全部的积蓄在里什庞斯街买下了“帕斯科”缝纫工厂,并租了一个铺面,独立开办自己的公司,并很快成了举世闻名的服装设计巨匠。   二战后,皮尔·卡丹毅然提出了“成衣大众化”的口号。他的服装能够穿在温莎公爵夫人身上,而同时公爵夫人的门房也有能力购买。 第95页/共246页他先后三次获得了法国时装业界最高荣誉大奖金顶针奖。

  除了设计时装,皮尔·卡丹还设计家具、灯具、装饰品、日常用品,甚至还有通讯电子、汽车和飞机造型。卡丹平时的生活既繁忙又丰富多彩。卡丹是一个工作狂,他没有假期,他说自己不能停止工作,“如果有一天不工作了,那就是我的末日”。每天公司有各种各样的常规业务,同时也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代理商来见卡丹先生。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常来见卡丹先生,跟他磋商每年要在法国上演的剧目。   皮尔·卡丹不仅是一个高级服装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个喜剧推广人,他在法国拥有4个剧院。除了这些工作,他每天还要到自己的时装设计室里工作起码两个小时以上。每天的下午和晚上,卡丹会被各种活动邀请,如观看一些音乐会、话剧等演出。 第96页/共246页

皮尔·卡丹=卓越+创新+高雅大众化

皮尔卡丹品牌服饰介绍  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是50年来服装界成功的典范,也是一个闻名全球的品牌。1950年,在创造欲的驱使下,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开始独立创业。从此,他凭借独特的创造力和高明的经营眼光,不断开拓设计领域,在五光十色、群芳斗艳的巴黎,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品牌很快打开了市场[1]。

大胆突破,始终是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设计思想的中心。他运用自己的精湛技术和艺术修养,将稀奇古怪的款式设计和对布料的理解,与褶裥、绉、几何力形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了突破传统而走向时尚的新形象。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设计的男装如无领茄克、哥萨克领衬衣、卷边花帽等,为男士装束赢得了更大的自由。甲壳虫乐队穿着的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式高钮位无领夹克衫就是60年代时髦男子的必备,在与高圆套领羊毛衫一起穿着时,显示出一种悠闲而不失雅致的风貌。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女装擅用鲜艳强烈的红、黄、钻蓝、湖绿、青紫,其纯度、明度、彩度都格外饱和,加上其款式造型夸张,颇具现代雕塑感。  第97页/共246页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认为过去服装在设计上生硬地划分时装的性别,从而导致设计的失败,所以他创造了没有明显性别特征的服装,并命名为“无性别装”,结果又使他声名鹊起。    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的创作从男装、女装、童装、饰物到汽车、飞机造型;从开办时装店到经营酒店,几乎无所不包。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拥有600多种不同的专利产品,为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工作的人员达17万人,分布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品牌遍及五大洲,每天约有600家工厂企业生产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和Maxims品牌的各种服装、香水、家具、食品及器皿,据说如果把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品牌的领带连接起来可以环绕地球一周。   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不无得意地说过:“用‘Pierre Cardin’作牌子的一切都属于我。我可以睡Cardin床,坐Cardin软椅,在我设计的餐厅里进餐,用我的灯照明。去剧院看戏到展览会参观,都可以不出我的帝国。” 第98页/共246页第99页/共246页第100页/共246页第101页/共246页第102页/共246页川久保玲 第103页/共246页生平简介

 川久保玲的父亲是应庆大学教授。她在大学时代就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9年,她毕业之後,到一家服装布料公司上班,并在1967年正式独立成服装设计师,1973年她成立了一个服饰品牌,名称为「Comme des Garcons」(法文;可译为「像个男孩」之意;常被简称为Comme);1975年,川久保玲33岁时,正在在东京举行首次的女装发表会。1978年这个品牌开始有男装,称为HOMME 第104页/共246页艺术特色

1981年,川久保玲第一次在巴黎时装展举行发表会;此时她开始受到全球时装界的注目,隔年,她的服饰有了一个简单的暱称,称为「乞丐装」;并造成1980年初期宽松、刻意的立体化、破碎、不对称、不显露身材的服装设计潮流。这一场发表会的设计灵感据知来自于日本美学中的不规则和缺陷文化。她的创作概念和特色引起了不少时尚评论家的争议,也带动了後进设计师的服饰设计。   川久保玲擅于使用低彩度的布料来构成特殊的服饰,其中有许多是单件同一色调的设计,特别是黑色可说是川久保玲的代表颜色。

1983年,川久保玲获得每日新闻时尚设计奖(Mainichi Fashion Award),1987年,获得美国时尚技术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荣誉学位。今日她是20世纪女性服装设计师中的重要人物 第105页/共246页目前「Comme des Garçons」总店位于巴黎。川久保玲是「Comme des Garçons」这个品牌的主要设计师,并有12间分店,以及大约200专柜或精品店遍及全世界,据媒体报导,川久保玲的这个服饰品牌年营利约为150万美金。在美国,川久保玲的公司经常捐款给孤儿院和美国棒球协会。1988年开始,川久保玲也发行自己的杂志,称为Six。她的先生是英国的编织设计师Adrian Joffe。

COMME des Garcons 最近的作品是"PLAY"系列 由波兰设计师帕高尔斯基设计,此作品一上市,即在潮流界引起极大反响。而销售"PLAY"系列的一部分收入,将用于支持慈善事业 第106页/共246页川久保玲 Rei Kawakubo设计过的产品系列

  *川久保玲男士(1978年)   *川久保玲经编(自1981)   *川久保玲长袍跟班(自1981)   同年,川久保玲第一次在巴黎时装展举行发表会;此时她开始受到全球时装界的注目,隔年,她的服饰有了一个简单的昵称,称为「乞丐装」;并造成 1980年初期宽松、刻意的立体化、破碎、不对称、不显露身材的服装设计潮流。这一场发表会的设计灵感据知来自於日本美学中的不规则和缺陷文化。她的创作概念和特色引起了不少  *川久保玲男士俩(自1987)

第107页/共246页  *川久保玲男士俩(自1987)   *川久保玲比诺(自1987)   *川久保玲衬衫   川久保玲擅於使用低彩度的布料来构成特殊的服饰,其中有许多是单件同一色调的设计,特别是黑色可说是川久保玲的代表颜色。第108页/共246页第109页/共246页第110页/共246页第111页/共246页第112页/共246页第113页/共246页第114页/共246页第115页/共246页第116页/共246页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第117页/共246页  英国时装设计师,时装界的“朋克之母”。出身于一个来自北英格兰的工人家庭。她曾是朋克运动的显赫人物,她的成就要归于她的第二任丈夫麦尔考姆·麦克拉文——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性枪手”的组建者和经纪人的启发与指点。她使摇滚具有了典型的外表,撕口子或挖洞的T恤、拉链、色情口号、金属挂链等,并一直影响至今。她和麦克拉文一起在伦敦国王大道开了她的第一家服装店,店名为“尽情摇滚”,专门出售那些街头少年们所穿着的服装。随后他们的店几经更名,并且专门为摇滚乐手和朋克制作服装 第118页/共246页创造与叛逆一直是她生活中心的所在。由于她的推动,朋克文化对高级时装形成了革命性的影响。由于她以彻底否定的粗暴方式给予法国传统高级时装以极大打击,同时也为英国时装在国际时装界争得了一席之地,因此,英女皇为她颁发了金质勋章。她始终是一名具有革命意义的服装设计师。多年以来被看作服装界的另类人士,拥有狂放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力。她的那些式样已经汇入主流的设计理念中:不对称T恤,剪破、磨损的毛边布料,内衣外穿,短上衣下的紧身装,克里尼迷你裙,紧身长筒裙,束带式长裤,木屐式坡形高跟鞋……。她影响了几代人,也影响了几代设计师。她还曾为电影《离开拉斯维加斯》设计服装,还为歌剧《三便士》、《村庄》设计过服装。 第119页/共246页简介

Vivienne Westwood,本名Vivienne Isabel Swire1941年4月8日出生于英国劳工家庭。年轻时嫁Derek John Westwood并诞下一名男婴,但她忍受不了沉闷的家庭主妇生活,毅然决定离婚。

1971年认识了搞乐队的McLaren才开始对时装有兴趣,并为男友McLaren设计舞台服饰。

1972年与McLaren合伙开设第一间精品店,名为“Let it Rock“,

74年更名为「性」,76年又再度更改为「煽动者」,而店中多以贩售作风大胆,带有色情意味的皮革服饰,因此在当时深受Heavy Metal支持者的爱戴。 第120页/共246页1989年,曾被Women's Wear Daily此报导服装产业的日报评选为年度六大设计师之一。   在1990年与1991年,成为英国年度设计师,从此奠定了VivienneWestwood大师级的地位。   经典作品

vivienne的设计最令人赞赏的是她从传统历史服装里取材,转化为现代风格的设计手法,她不断将17、18世纪的传统服饰里的特质拿来加以演绎,以特别的手法,将街头流行成功的带入时尚的领域;还有她将苏格兰格子纹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将英国魅力推到最高点。从传统中找寻创作元素,将有如过时的束胸、厚底高跟鞋、经典的苏格兰格纹等设计重新发挥,又再度成为崭新的时髦流行品,无疑是Vivienne Westwood的经典作品。

第121页/共246页品牌识别   朋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惯用的皇冠、星球及骷颅、以高彩度的色泽出现在胸针、手链、与项链设计上,增添不少冷艳时髦的俏丽模样 第122页/共246页风格特色   在80年代初期,Vivienne的设计风格开始脱离强烈的社会意识和政治批判,开始重视剪裁及材质运用,早期所发表的多重波浪的裙子、荷叶滚边、皮带盘扣海盗帽和长统靴等带有浪漫色彩的海盗风格,一跃上国际流行舞台立即备受注目,到了80年代中期Vivienne开始探索古典及英国的传统,到了90年代的Vivienne设计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